狠狠的日_www一区二区_99精品99_久久久久综合_aaa在线_国产精品高清在线

首頁 > 新聞 > 綜合 > 船市觀察 > 正文

中國港航船企市值“大腰斬”
2012-01-06 08:20:43   來源:上海航運交易所    編輯: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2012年1月4日,上海航運交易所《航運交易公報》公布了《2011年度中國港航船企市值50強》排名榜單。深受航運業低迷之累的中國港航船上市公司受業績和國內資本市場動蕩雙重影響,出現大幅市值損失。根據榜單統計,截至2011年12月30日收盤,在上海、深圳和香港證券市場上市的全部60家中國港航船企公司總市值幾乎全部縮水,近一半企業甚至慘遭“腰斬”。 以中國遠洋為例,其市值由2月15日高點1069億元下跌至12月30日的437.27億元,今年損失高達58%。
但是,正所謂“水退去了才能看見哪些人是在裸泳”,也正是在行業大動蕩時期,上游與下游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實力的天平發生了悄然的改變。根據50強榜單顯示,航運企業受到的影響最為嚴重,多數企業排名靠后,4家航運企業跌出榜單,在前5強的排名中,中國遠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遠洋)成為碩果僅存的航運企業。而港口、船舶及海工裝備制造企業的整體排名則較靠前,年初剛完成資產注入的中國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重工)以744.5億元的總市值坐上頭把交椅;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港集團)以總市值592.5億元緊隨其后;中國最大的海工船舶運營商中海油田服務股份有限公司(中海油服)以573.9億元總市值位列第三。
另外,此次上榜的50家港航船企上市公司中,非國有控股公司僅有8家,而由國內民營企業家控制的上市公司則更是少的可憐,僅有5家。其中,排名最靠前的中國熔盛重工(位置 評論 新聞 招聘)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也只以123.77億元總市值位列榜單第15位。其他幾家民營企業,如上海佳豪船舶工程設計股份有限公司、中昌海運股份有限公司和珠海恒基達鑫國際化工倉儲股份有限公司的排名則分別為倒數第3、第2和第1位。
跑船運的不如當“地主”
在《2011年度中國港航船企市值50強》榜單中,由于股價大幅下跌,昔日的市值明星--航運企業已經光芒不再,前20名中,航運企業僅占5席,占比25%。以兩家最大的航運企業--中國遠洋與中海集運為例,中國遠洋的市值由年初的高點1069億元下跌至444億元,市值損失近60%;中海集運則由年初的市值高點549.2億元下跌至247.1億元,市值損失近50%。而在4年前航運市場高峰時候,中國遠洋的最高市值曾在2007年10月25日達到6255億元,幾乎相當于今日所有50強企業市值的總和。
某業內分析人士表示,相對于港口和船舶企業,航運企業業績的周期性表現更為明顯,容易出現業績“大起大落”的情形,而企業市值是由投資者對企業的預期體現的,投資者容易在市場繁榮時過于看好企業資產和未來發展,產生“泡沫市值”。而在市場下滑時,由于航運企業的主要資產--船舶無法從事水運以外的其他生產活動,容易被投資者視為“無效資產”而過度拋售,導致市值過度低估。如2011年12月28日,中海集運在大量賣單的拋售下,市值甚至一度跌破其凈資產。
除了業績虧損的航運企業外,那些盈利能力較好的航運企業2011年的市值變化也各有千秋。上半年盈利1.75億美元的東方海外(國際)有限公司,12月份市值較年初下跌33%,跌幅較其他航運企業小,以223億元的市值位列榜單第10位;而同樣在香港上市的民營集運企業,海豐國際控股有限公司雖然前三季度實現盈利7702萬美元,增速同比下滑僅12.7%,但卻慘遭拋售,市值縮水近65%,以41.54億元位列榜單第33位。業績一直領先同行的中遠航運股份有限公司,前三季度業績下滑近26%,但其市值卻縮水56.4%,位列25位。
在2011年4月借殼上市的中昌海運股份有限公司則成為市值波動最大的航運企業,其前三季度業績同比下滑僅為33%,這使得其7月份最高市值升至39.58億元,后出現大幅跳水,2011年12月份總市值為17.18億元,降幅近60%,位列榜單第49位。
由于擁有大新華物流借殼重組概念,大幅虧損的天津市海運股份有限公司的股價曾一度堅挺,2011年12月12日前的市值跌幅僅35%。但之后中國證監會表示,將加強對企業借殼重組的監管,這使得大新華物流借殼天津海運上市的可能性出現變數,股價隨后大幅跳水,甚至出現7個跌停,市值也從高峰時的51億元,跌至24.8億元,縮水50%,位列榜單第41位。
堅挺的港口企業
相對于航運企業的市值“腰斬”,中國港口企業的市值縮水程度則要緩和許多,基本沒有達到50%的縮水程度。這主要是由于雖然航運業低迷,外貿增速減緩,但港口生產經營形勢依然穩定,貨物吞吐量、外貿吞吐量、集裝箱吞吐量等主要指標同比均實現較快增長。據交通運輸部水運局港口管理處統計,2011年1-11月,全國規模以上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83.25億噸,同比增長13.0%。其中,沿海港口完成56.45億噸,同比增長13.0%;內河港口完成2679億噸,同比增長13.1%。全國規模以上港口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49億TEU,同比增長12%。其中,沿海港口完成1.33億TEU,同比增長11.3%;內河港口完成1564.54萬TEU,同比增長18.4%。
資深業內人士馬途表示:“航運業的危機有一個傳導過程,航運企業首先受到波及,然后才會慢慢影響到上下游行業。另外,從統計數據上看,2011年的港口吞吐量并沒有出現下滑,還是保持兩位數增長,這顯示運價低迷的主要罪魁禍首是運力過剩,而這對港口企業業績并不構成影響!
一位投資領域專家則表示,與主要資產是船舶的航運企業不同,港口企業擁有豐富的土地資產和地方保護。因此,就算在行業低迷期,這些固定資產的有形價值也會比船舶企業高出很多。
全球第一家集裝箱年吞吐量突破3000萬TEU的上港集團因為在2011年上半年出現業績下滑而慘遭市值大幅縮水,跌幅為46%,但其依然以592.54億元總市值成為市值最大的港口企業,位列50強榜單第2位的位置;綜合港口運營商招商局國際有限公司和中遠太平洋有限公司分別以465.82億元和200.37億元的市值位列榜單第4和第12位;ㄆ煦y行表示,雖然中國出口增長可能進一步放緩而影響港口業,但相比單一港口企業,招商局國際和中遠太平洋等綜合港口運營商能均衡地組合旗下港口資產,這有助于渡過港口吞吐量放緩的情況,預計這兩家企業2012年依然能實現盈利增長,可能成為港口業中價值最高的企業。
熬不住的船舶企業
位于航運業上游的船舶企業2011年上半年一度備受投資者青睞,市值堅挺,特別是7月份中國航母試航前,擁有軍工背景的船舶企業還曾一度出現大幅上漲,其中,漲幅最大的中船江南重工股份有限公司6月份和7月份兩個月的累積漲幅達到111.5%。但是航母軍工概念退潮后,船舶企業的市值均出現補跌式大幅縮水,特別是8月份中報陸續出臺后,船舶企業的業績普遍出現下滑,市值隨之出現加速下跌,與年初相比,中國重工市值縮水45%,中國船舶縮水54%。
但是,在巨大固定資產的支撐下,船舶企業的市值依然在50強總榜單上靠前,11家入選的船舶企業中有7家進入前20強。年初完成包括大船重工(位置 評論 新聞)、山船重工(位置 評論 新聞)、渤船重工(位置 評論 新聞)、北船重工(位置 評論 新聞)和武船重工(位置 評論 新聞)等在內的125億資產注入的中國重工以744.5億元市值雄踞50強榜首,超過位列第2位的上港集團近150億元。中國船舶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則以271.8億元市值位列總榜單第7位。
值得一提的是,4家海工類企業的排名也非常耀眼,全部進入前15強。運營有31艘鉆井船(船型 船廠 買賣)的中國最大的海工船舶運營商中海油服以573.9億元總市值位列50強榜單探花。作為世界最大造箱公司和重要的海工裝備制造商,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254.88億元總市值超越中海集運和東方海外,位列總榜單第8位。作為中國目前唯一一家海工建設項目總承包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209.2億元總市值超越中遠太平洋,位列榜單第11位。作為全球最大的港口機械及海工裝備制造商,昔日明星企業振華重工自2007年年底開始因業務量大幅下滑而導致市值累計縮水達82%,2011年以188.7億元位列榜單第13位。
業內人士認為,在未來高油價的推動下,全球海洋石油勘探開發投資規模在2012年將明顯擴大,預計全年可達到5290億美元。海洋油氣勘探開發投資規模的擴大,將帶動海工裝備制造及運營企業的業績在未來5年內出現井噴。但由于海工建設項目投資大,產出效益相對較慢,目前所有海工類企業均處于虧損狀態,市值要出現大幅回升,尚需時日。
民營企業集體缺位
此次上榜的50家港航船企上市公司中,非國有控股公司僅有8家,而由民營企業家控制的上市公司則更是少的可憐,僅有5家,占榜單的10%。其中,排名最靠前的中國熔盛重工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也只以123.77億元總市值位列榜單第15位。其他幾家民營企業,如上海佳豪船舶工程設計股份有限公司、中昌海運股份有限公司和珠海恒基達鑫國際化工倉儲股份有限公司的排名則分別為倒數第3、第2和第1位。
中國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施光耀表示,航運業是傳統產業,在計劃經濟時代,中國從事這一行業的企業全都為國有企業,直至上世紀80年代才逐步開放。民營企業進入這一行業的時間并不很長,甚至很長一段時間內,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也不是在一個平等開放的競爭環境中發展的。因此,民營企業未來要在規模上超越國有控股企業還需要一段時間。施光耀指出,民營企業起步晚并不代表沒有優勢,許多民營企業借助出色的成本控制和業務能力正在迅速發展,相信中國的證券市場也會為這些后起之秀提供一個良好的融資環境。